跨越山海 终迎曙光
当我们把目光和时间拉得高远一点
上海可以说是中国命运自主,梦想开始的地方
1921年7月,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一场会议
中国真正走上了自立自强正确道路
今天的上海,是中国自主可控重要的产业高地和创新策源地之一,在IT集成电路、大飞机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医疗装备等多个关键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。上海拥有着自主可控产品应用的广阔市场,这里也是同有科技(300302)最新一代自主可控存储产品的产业化孵化地之一,同有新产品多个样板项目落地于此,发展、成熟、并被验证。
上海代表性案例介绍:某大数据核心分析处理系统
同有海量分布式存储系统聚焦海量非结构化小文件数据处理
同时支持多达200个应用,日均处理文件数十亿次
2025年7月18日,同有科技全新一代自主可控存储全国巡展第五站落地上海。众多本地项目的实践,早已让不少参会的用户、伙伴对同有的产品与技术有了先期了解。大家以研讨的方式,结合自身业务的应用实践、存储的发展规律等,对同有最新一代产品特性一探全貌;结合实践案例,对存储行业应用趋势进行交流探讨与系统归纳。
大量实践,让用户了解同有技术与历代产品,建立了充分的信任。而在产品之外,会上会下的交流中,大家把相当多的的目光,投放在同有新一代产品及其技术背后的产业生态构建话题。
超越产品 聚焦生态
上海用户对自主可控产品,用得早、用得广,见过产品多、遇到过的问题多,因此也从市场准入,到合同执行,从第三方检测,到定期抽查,都有着很高的要求。大量场景设置了高标准的国产化率指标,某些关键行业,还会细致要求到产品的零配件情况。以存储为例,不少场景会对存储关键组件,如控制器芯片、存储介质等提出更细节、更具体的要求。上海市场对产业生态层面的考量之周全,可见一斑。
自主可控存储全面进入深水区
市场对来自生态侧的挑战愈发关切
究其本质,对生态的思考是一个全局问题。自主可控不是自我封闭,而是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生态;国产化率则是追赶、反超过程中的关键指标。
从国家层面,生态的自主可控是终极的自主可控;从企业层面,如何应对生态层面的挑战,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定义、再到兼容适配,乃至产业布局,非常考验产品企业的综合功底。
生态自主 冲刺100%
自2010年,同有科技开启自主可控研发,基于对产业生态决胜意义深刻认识,同时开始了从自主可控软硬件基础平台,到从芯片到系统的存储核心链条,再到国产元器件的广泛深入适配,进行了战略层级的部署。
生态自主,国产化率冲刺100%
同有与主流国产CPU厂商,15年紧密合作,共同攻关、解决国产化技术难题。通过TTM模式,快速迭代产品,实现同频共振,精准定位。
TTM模式,同频共振 实现历代CPU平台存储新品首发
同有产业布局覆盖从芯片到部件,再到系统的存储核心产业链。全资并购国内最早的SSD模组厂商鸿秦科技,战略投资国内技术顶尖NVMe SSD厂商忆恒创源与SSD主控厂商泽石科技,SSD模组可全部采用同有系产品。
在国产元器件厂商适配方面,同有与众多专业国产元器件厂商长期深入合作,在各部件协同兼容适配方面积累大量经验,可快速形成成熟稳定的系统设计方案。
前瞻布局 构建生态铁三角
面向未来市场需求特征与存储发展新趋势,同有科技将进一步携手生态伙伴,从硬件、软件、服务三大层级,构建存储产业生态铁三角。
目标:效率100% 效益100% 国产化率100%
以硬件层为例,与国产CPU厂商进行芯片级深度协作,共同研讨适合存储系统的专用指令集,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;闪存生态拓展,关注QLC NAND应用场景,并在闪存固件层与存储系统结合,进一步降本增效;与国内SAS、PCIe SW厂商联合攻关调试,力争形成特殊元器件可替代方案,真正实现国产化率的100%,同时实现用户效率、效益最大化。
合作多赢 共创未来
我们确信,同有最新一代自主可控存储产品在实践中的出色表现,从来不是独行的勋章,而是生态共赢的见证。每一次技术突破的背后,都凝聚着生态伙伴的智慧;每一份市场认可的背后,都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。
期待未来,我们进一步在技术创新上深度协同,在市场机遇前携手共进,从云原生到大数据,从高性能计算到 AI大模型,以共赢的理念为基础,共同构建更具韧性、更富活力的自主可控存储生态,共赴下一个增长周期,共筑产业繁荣的长远未来。
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