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子夏听完,知道司马耕想家了,便开解说:“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?”子夏的意思是说:我听说啊,生死自有命运,富贵在于上天。君子为人谨慎有礼,四海之内都是兄弟,你本来就是君子,何必犯愁没有兄弟呢?04子夏这番话,真是甜到心中,暖到了骨子里。能有这么一个善解人意,又很会开导人的朋友,真是人生一大幸事。子夏的话,立马就将司马耕的心结解开。司马耕不由自主想起孔子,又想到了好朋友子夏,接着又想起身边所有的同学。他发现,身边的所有人都有着一个非常耀眼的特点:善解人意,换位思考。大家彼此的关系可以是师生,也可以是朋友,当然也可以是兄弟。司马耕就此解开心结,拿身边所有人都当做亲兄弟对待。至于子夏的话,重点其实是在后面几句。05子夏之所以说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”,目的只是想要给司马耕传达一个信息:改变不了的事情,就任由它发展便是,自己既然无法控制事情走向,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心态。然后再引出后面的重点:只要自己是君子,踏踏实实做事,坦坦荡荡做人,天下之大,四海之内都是兄弟。图片
明明下半句才是重点,为何人们偏偏只记住上半句呢!大概率是因为道教文化兴起的缘故。道家作为土生土长的流派,核心思想就是无为而治。子夏用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”开导司马耕,在一定程度上,其实引用了道家的“无为”思想。06那么子夏为什么会突然拥有了老子的思想呢?有两种原因,要么靠自己领悟,要么就是受孔子影响。老子也算是孔子的老师,虽然二者主张的思想不一样,但二人有过多次交流。只要有交流,孔子的儒家思想,肯定会受到老子的道家思想所影响。在当时,道家文化对世人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。大家读《论语》的时候,在读到司马耕和子夏这部分对话时,可能还是把重心放在了后面。毕竟后半句,才是儒家主张的思想。但是,思想也是随着社会改变而不断改变的。07汉朝成立初期,不稳定因素太多,最好的方法就是休养生息。那么,谁的思想主张休养生息呢?当然是老子的道家思想。就这样,道家文化在汉朝初期突然兴起,老子的“无为”思想,很快就席卷全国。上到皇帝,下到百姓,人人都愿意接受道家文化熏陶。这时候,人们读《论语》再读到子夏和司马耕对话,就很容易把核心放在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”这句话上。毕竟这句话,与老子主张的思想如出一辙。如此一来,后面代表着儒家立场的几句话,就很容易被人们忽视。08其实,大家的关注重点从儒家转换到道家,有刘恒、刘启这两位皇帝刻意为之的因素,也与大汉的繁荣脱不开关系。因为汉朝在刘恒、刘启主张“无为”之后,实力迅速恢复,老百姓生活好了,自然而然就更愿意学习道家文化。图片
所以大家就更加相信天命,就更愿意相信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”这句话。至于后面的重点,压根没人关注。都已经选择相信天命了,后面的那些话,也没什么意义。09当然,道家这种思想仅适用于特定时期。到了汉武帝时期,汉朝已经完全恢复往日生机,这时候再主张“无为”思想,很明显不合适。所以呢,汉武帝就找了个代表,这个人就是董仲舒。董仲舒强烈要求恢复儒家地位,为了大汉朝,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,可想而知他这个人多了不起。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,董仲舒成功了!儒家再次成为正统。10但有些东西,即便是汉武帝这样的牛人,也没办法干涉,只能引导。就比方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”这半句。就算是人人都知道后面的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”这句话才是整句话的重点,但依旧没人愿意主动接受。因为很多事,只有自己经历过后,才知道它对与不对。全文结束,喜欢可以“点亮爱心”分享一下哦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